尊敬的马克林教授,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来布里斯班出席“纪念马克林教授赴华执教60周年暨中澳关系研讨会”。马克林教授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他与中国结缘的60年间,笔耕不辍,身体力行,为促进中澳人文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10年前,习近平主席访澳时,曾高度赞扬马克林教授,称他“以不懈努力和真挚热情,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亲搭建起一座桥梁”。相信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为庆祝中澳建交50周年,去年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和各总领事领馆共同编印了纪念文集《50人,50个故事》,收录了马克林教授的事迹,其中也包括了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梅卓琳女士。
马克林教授与中国相知相识的时间,长于中澳两国建交的历史。60年来,他目睹了中国的社会变迁、经历了中国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的过程,始终坚守初心,对中国发自内心的的热情,没有因为中澳关系的起伏变化而有丝毫动摇。他带着学者客观、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坚持以自己的方式研究中国,在中国戏曲、少数民族、近现代历史等领域开创了澳学者研究中国的先河,取得了丰硕成果。了解他在中澳人文交流中的林林总总,我被他坚定执着的精神鼓舞着、感动着。正因为有着一批像马克林教授这样的中澳友好使者,才使得中澳关系即使面临困难,也始终蕴含生机。
经历半个世纪风雨洗礼,中澳关系更趋成熟稳定,富有韧性。近年来,双方在政治、经贸、教育、文化、旅游等各领域各层级交流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去年11月,阿尔巴尼斯总理成功访华,习近平主席同阿尔巴尼斯总理就改善和发展中澳关系作出重要战略引领。两国总理共同发表了联合成果声明,为推动中澳关系发展提供了路线图。今年3月,王毅外长成功访澳,同黄英贤外长举行中澳第七轮外交与战略对话,与澳各界人士进行深入交流。中国总理李强访澳也已提上议事日程,两国关系持续保持企稳向好的良好态势。今年又适逢习近平主席访澳10周年和中澳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在这个重要时刻举办本次研讨会,说明了大家对中澳关系稳步向前发展充满期待。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单边主义、集团政治重创国际体系,保护主义、泛安全化冲击世界经济,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新挑战接连浮现。在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背景下,中澳同为亚太地区重要国家,树立对彼此的正确认知,深化务实合作,妥善处理分歧,不仅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也有利于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作为中国驻澳大使,下面我愿从中国视角分享三点看法:
第一,客观看待中澳关系。改善和发展中澳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符合地区国家的共同期待,也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好应对世界百年变局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中澳之间既无历史恩怨,也无现实冲突,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今年我们将迎来中澳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全面”意味着中澳关系不只有经贸的合作,而是在全方位、各领域和层级开展合作。“战略”意味着两国关系的重要性超越了双边关系,具有地区性甚至世界性的重要意义。“伙伴”意味着中澳是朋友而非敌人,是伙伴而非对手。新的起点上,我们期待中澳双方理性友善包容地看待对方,奉行积极务实客观的政策,相向而行,妥处分歧,让合作持续成为中澳关系的主流,让共赢体现在双方合作的各个领域,推动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稳健发展,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
第二,务实合作,互利共赢。中澳虽在历史、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甚至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双方经济高度互补,潜力巨大,可谓天然的合作伙伴,而这也正是两国50年友好合作的重要根基。据澳方统计,去年两国货物贸易总额创3000多亿澳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2%,其中澳对华贸易顺差已连续20余年,去年顺差为985亿澳元,占澳对外贸易顺差的近80%。中澳务实合作对两国而言都十分重要。双方应继续巩固和深化能矿、农业、教育、旅游等传统领域合作,拓展气候变化、电动汽车、人工智能、健康产业、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合作。我们衷心希望双方充分发挥互补优势,深入挖掘合作潜力,努力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并为两国企业投资运营提供良好营商环境。
第三,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海外汉学家在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中留下了独特且深厚的历史印记,他们广博精深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交融互鉴,世界各国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也因此更为清晰、立体、真实。澳大利亚拥有一批像马克林教授这样的知华友华人士,他们因为深刻了解中国、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所以在中澳关系处于困难时期,才能够始终坚定信心,关键时刻做到仗义执言。相反,一叶障目、道听途说、以偏概全,只能给中澳关系和中澳人民友谊带来伤害。“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期待中澳学术界加强交流,共同探寻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新领域新方向,助推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我们更期待年轻学者传递中澳友谊的接力棒,为中澳人文交流注入生机与活力,为增进两国民心相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毋庸置疑,马克林教授是中澳人文交流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正因为有他60年前的选择,使得更多的人有勇气有信心接近中国和拥抱中国。在此,我再次衷心感谢马克林教授,祝愿他健康长寿,在有生之年始终作为引领大家在中澳人文交流中前行的那座灯塔。
在中国的干支纪年法里,每 60 年为一个循环,第60年被称为甲子年。甲子年有着重要意义,被认为是一个新的开始,象征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人们相信在甲子年里,应该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迎接新的未来。今年是马克林教授赴华执教的甲子年,中澳人民友谊的万古长青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努力,让我们以本次研讨会为新的起点,共同开创中澳关系新的未来。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