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联合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中国天津歌舞剧院在堪培拉共同举办庆祝中澳建交50周年《华人历史画卷》展览。中国驻澳大使肖千,澳国家博物馆馆长马修·特利卡,澳中关系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蔡源,驻澳使团以及澳外交、文化、商贸、教育、科技部门代表,堪培拉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代表,华人社团侨领等社会各界人士150余人出席。
肖千大使在致辞中首先感谢澳国家博物馆、澳中关系基金会和中国天津歌舞剧院为促进中澳关系发展作出的贡献。他表示,艺术无国界,交流越隔阂。澳国家博物馆在促进两国人文交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美术馆等中国文化艺术机构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树立了国家间文化艺术机构彼此高度信任、开展专业化合作的典范。本次展览以澳国博馆藏珍品《华人历史画卷》为主体,配以中国天津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演奏的配套乐曲视频,以东西结合的方式呈献了一场中澳文化盛宴,有助于提升两国人民对中澳人文交流历史的认识。希望未来两国文化艺术机构继续携手共进,为增进两国民众相互了解和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蔡源在致辞中祝贺活动成功举办。他表示,澳中建交以来,在经贸、体育、卫生、科技、气候变化和文化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国和两国人民从中受益良多。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澳中关系基金会将一如既往在促进两国人文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马修·特利卡表示,澳国家博物馆长期致力于推动澳中文化交流互鉴。2002年,澳国博曾在中国广州举办了其首次海外展览。尽管澳中两国文化不同,但彼此文化联系非常紧密。通过两国文艺机构的交流,相信两国人民可以增加互相学习的机会,加深彼此了解。马修感谢中国驻澳使馆长期以来对澳国博展览活动的支持,表示今后继续拓展与中方的合作渠道、合作方式,深化两国在文化和艺术层面的交流。
各界人士对展览赞不绝口,纷纷表示音乐视频里中国传统乐器琵琶、二胡与西洋乐器完美融合,不但增添了画卷意境,还让现场观众从视觉和听觉两个维度享受了一次“跨越时空游览历史”的美好体验,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华人历史画卷》是澳中友好协会于1988年庆祝澳建国200周年时赞助澳华人艺术家创作,展现了两个世纪以来华人移民在澳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画卷分为18个章节,全长50米。澳国博于1992年购入,作为馆藏珍品,仅在重大活动时展出。